作為當朝戶部尚書,高務實雖然經常分心旁騖,但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是很上心的,更何況他一貫認為大明朝的衰敗首先表現在財政上,所以對於財政方面的改革尤其關注。
實物、銅錢、白銀、紙幣……這都是時常盤旋在高務實腦海中的詞。從朱元璋開歷史倒車的全面實物稅(近乎全面),到後來的鈔關,又到一條鞭法試點時期的徵收銅錢,再到高拱決議推動白銀貨幣化,實際上改革的程序一直在加速。
是的,白銀貨幣化是在高拱時期才出現的。
在後世的影視作品中,似乎白銀一貫是中國曆朝歷代的通用貨幣,明朝也不例外。但這是個錯誤觀點,限於篇幅,其他朝代暫且不說,至少白銀完全不是大明的法定貨幣,有明一代在高拱秉政以前並沒有白銀製度可言。
從歷史上看,白銀貨幣化本身發端於民間,而不是來自官方的制度設計。大明成、弘年間以後,白銀經歷了從官方非法貨幣到官方認可的合法貨幣過渡的時期。
到嘉靖年間,隨著一條鞭法的提出和斷斷續續的小範圍施行,白銀貨幣化過程實質上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很可惜,並沒有形成制度。
直到隆慶元年,明穆宗在高拱的建議下頒下法令: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止許用錢。
這條法令才是大明在白銀貨幣化客觀現實下,明確“銀錢兼使”的第一條法令。也是明朝首次以法權形式肯定了白銀的合法貨幣地位,而且是用法權形式把白銀作為主幣的貨幣形態固定了下來。【注:這一條是史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