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左翼輕騎兵”號搶先開炮了,這艘高速偵察艦因為其“高速”的特性,因此配備的大炮除了少量防備海盜接弦跳幫的近防輕炮之外,其他火炮全是清一色的長重炮。
京華的艦載輕炮只是陸軍炮的海戰版,改裝難度很低,成本容易控制,因此便把工夫主要花在了高務實強調再三的長重炮上。
這使得京華的長重炮在這個時代足以稱得上獨領風騷——畢竟此時歐洲的軍事裝備還遠遠沒有進入“日新月異”的時代,更不會有如高務實這樣的人來做什麼遠景規劃,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事實上,十六世紀的歐洲火炮甚至比船隻還要紛繁複雜。無論是前膛裝填、以摧毀船隻為目標的重型主戰火炮,還是後膛裝填、著意於擊殺人員的小型火炮,都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型別。
第一類是波特炮,形狀極其粗短,類似畢雷炮,可以看做是迫擊炮的前身,後者最初只是其中一些炮型的名字。
第二類是加農炮,該家族都是些厚實的中程火炮,當中的首要型別是半加農炮,它渾如蹲伏著的怪物,有9英尺長的炮管和6英寸寬的膛孔,可以直射32磅重的實心彈,射程約為500碼,是十八世紀臼炮的始祖。
最後便是長重炮家族,它們是十八世紀長程火炮的先輩。
從理論上來說,一門長重炮能夠將18磅重的炮彈——半長重炮的炮彈重量減半——有效平射至700碼外,如果隨意發射的話,最大射程則高達2英里左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