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教育,其實從去年開始,大唐全國各地在李恪的建議下,多多少少也都開設了不少的學堂。
老李同志並不是短視之人,很清楚在人才選拔的過程中,讀書人的基數越大,可供選拔的人才會越多。
但隨著各地蒙學學堂的鋪開,問題也隨之而來。
很多人並不願意將孩子送去上學,哪怕學堂一文錢不收。
書房中,剛剛從邠州趕回來的盧照鄰狼吞虎嚥的往嘴裡扒著飯,像是好幾輩子都沒吃過東西似的,李恪怕他把自己噎死,倒了一杯茶水推到他面前:“喝點水,別噎著。”
“唔,謝謝殿下。”盧照鄰把茶一口悶下,長出一口氣,撫著胸口繼續之前的話題道:“其實真不是屬下辦事不利,實在是……這幫傢伙太過頑固,寧可讓自家孩子去放羊,也不讓孩子去學堂上學,您說,我們能有什麼辦法,總不能去家裡綁人吧!”
李恪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那麼,你有問過原因麼?”
“原因簡單啊,家裡缺勞動力。”
戶照鄰把手裡的空碗遞給負責盛飯的侍女,無奈道:“哪怕學堂裡不收錢,可是把孩子送進學堂等於家裡缺了一部分勞力,鄉里鄉親的,別人家五個勞力,自己家三個,收入水平肯定不一樣。”
這可能就是現實吧,每個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知道讀書可以當官,再不濟也能去城裡有人當夥計。
可讀書也是需要時間的,在百分之九十人口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奔波的時候,別說家裡缺少一個勞力,哪怕是半個勞力,都是造成極大的生活負擔,這樣的情況下讀書似乎遠沒有放羊和打柴重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