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初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群眾鬥爭: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從經濟鬥爭轉到罷工,農民和工人在鬥爭中結成同盟。小說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為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作者精心設計了3組人物。第1組是者,包括工人和知識分子;第2組是工農群眾,其中最重要的是母親和農民雷賓的形象;第3組是敵人,這裡有廠主、沙皇憲兵、法庭庭長,檢察官等。在這3組人物中,高爾基突出了巴維爾和母親這兩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維爾是作為先進工人的代表,母親則是作為群眾的代表)。小說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透過他們兩人的成長以及群眾的覺悟展示出來的。小說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寫巴維爾率領的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在社會工黨領導下成長的過程,第二部分重點寫馬克思主義小組在群眾中的作用和人民群眾的覺醒。小說的人物形象體系和結構都是經過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世界文學中,《母親》是一部劃時代的鉅著,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在高爾基之前,不少作家和西歐作家在創作中反映過工人的痛苦生活。在,19世紀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勞動就成為主義文學的重要內容。十年代,在綏拉菲莫維奇等作家的創作中,對工業無產階級的描寫也佔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總是把工人描繪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犧牲品。《母親》同過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所領導的工人階級的鬥爭,反映了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的歷史階段。作者將時代的主要衝突作為情節基礎來描寫。情節的開端是陰暗的工人區中一個貧困的家庭的情景,情節的基礎是運動的產生、擴大和蓬勃發展。小說歷史地具體地描寫了無產階級時期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環境: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的自覺的工人和黨領導下蓬勃開展的工人運動,日益覺醒的農民和農村的形勢。它具有現實主義作品特有的具體性和逼真性。同時,它又是浪漫主義的作品,這不僅表現為預見未來,展示通向未來的道路,而且表現在作者處處從未來的高度反映現實。在《母親》中,對未來的浪漫主義嚮往是與深刻的生活真實性結合在一起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