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9課 縮小自我便得安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30.你所抵抗的,會持續存在

你對班上有一個同學的印象不好,具體原因並不重要,至少你看到他的時候,會在心裡說:“這個人看著真不舒服,我不想看到他。”但通常的情況是,有一天你在公交上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是那個你不喜歡的人;你在書店買書,竟然也能偶遇他;老師發試卷的時候,偏偏把你的卷子錯放到了他的位置上。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為什麼是這樣的?現在心理學鼻祖之一、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Whatyouresist

persists——你所抵抗的,會持續存在。

這個觀念可以用榮格本人的經歷來證實。榮格1875年出生於瑞士一個對宗教相當熱衷的家族,他家裡有8個神職人員,父親是一位把信仰當成他生命全部的虔誠牧師。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應該也會受到薰陶而成為上帝忠實的兒子,但事實上他是個奇怪而憂鬱的小孩,喜歡獨自玩耍,常以一些幻想遊戲自娛自樂。6歲後,他從父親那裡開始學拉丁語,也開始上學。榮格回想自己上學之後的情況,他將自己分成了兩個人格:一號和二號。一號是表現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學唸書、專心、認真學習;二號人格猶如大人,多疑、不輕易相信別人,遠離人群,靠近自然。

12歲的一個初夏的中午,榮格等待同學時,一個男孩猛然推倒了他,導致他的腦部受到了重擊。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每當榮格必須回到學校或者面對功課時,便陷入了昏厥的狀態。當時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癲癇,醫生也無計可施。榮格開始自我調整:一開始,在認真十分鐘後,眩暈的感覺襲上心頭,但榮格強迫自己繼續看父親的拉丁文書,幾個星期後,一切又回覆了原狀,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榮格後來將這件事情視為一個可恥的秘密。想到它便會覺得很羞愧,但它卻誘發了榮格開始探索人類的意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