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編《永樂大典》
解縉,字大紳,吉水(在今江西)人,幼年聰穎好學、才思敏捷。後來,解縉考中進士,任庶吉士。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他和胡廣等人均被提拔為翰林學士,擔任皇帝的顧問。朱棣讓解縉主持編寫《永樂大典》,他從各處調來146人,開始了編纂大典工作。一年多後,他們編成一部書,呈給朱棣。朱棣給書題了書名叫《文獻大成》,對包括解縉在內的147位編書人都賞給鈔銀。但朱棣還嫌這部書簡略,又讓太子少師姚廣孝(即道衍和尚)和刑部侍郎劉季協助解縉在原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補,務使一切典籍都包羅在內,無一遺漏。
姚廣孝是皇帝的親信,他的參與,要錢要人誰也不敢駁回。於是在文閣設立了編書館,讓禮部揀派有文才的官吏和四方老儒來擔任纂修,選派一些書法好的國子監學員和一些外府縣學中的生員擔任抄寫工作,前後竟動員了3000多人,由光祿寺供給伙食。這次花了將近3年時間才將全書編成。朱棣根據自己的年號,把這部書命名為《永樂大典》,還親自寫了序言。
《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裝訂成11095冊,總計37000多萬字,全部用工整的蠅頭小楷寫成。朱棣在遷都時,用船將《永樂大典》運到北京宮中,藏到宮中的“文樓”裡,成為稀世國寶。
●李贄反封建思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