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以為如何?”丁毅問內閣諸臣。
“當以成績論,按大乾法典來,臣以為于思東可。”戶部尚書陳有富先開口。
接著各人紛紛開口。
想幫吳偉業說話的前明尚書們也無話說。
一切按大乾法典要求來。
法典裡說誰資料好,誰就上。
你可以說他命好,正好在登州這個好地方。
但用來和他比的應天府,同樣是大乾最好的府之一。
你要說從僻遠的延安府等和他比,確實不公,但應天府比輸了,實在沒話說。
於是仁德三年,第一次正常撤換巡撫,丁毅全程等於沒有參與,由內閣確定了人選。
天下官員知道了,紛紛要打點起精神。
大乾法典裡都說好了,升遷就是比資料,比治下資料。
囤田多少,學生多少,糧稅,商稅,甚至上告京師等都算資料。
而且法典裡說了,都是好府和好府比,差的府和差的比。
肯定不會用登州應天來和漢中延安比。
確定了巡撫人選,按前明的慣例,還要召他進京,賜官服官印等等。
但大乾的官印就在當地,沒有個人官印,官服也會在當地重做,一般沒事丁毅不會招進京,官員們也不用進京,直接去福建上升即可。
兵部會調派登州水師,一路送他,保障安全。
而且通常都是順路才送,不會專門送。
因為丁毅的水師有很多是需要在做生意的,順道過去送到福建。
搞定人選後,丁毅又道:“這幾天朕跑到京城之外看了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