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捷說完,談判桌上一片沉寂。他敢威脅阿禮國,說得有根有據,令大家始料不及。
他並非在說空話。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此戰起因於沙皇俄國向西擴張,威脅英、法等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利益。
這場戰爭是拿破崙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戰爭,奧斯曼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義大利前身)先後向沙皇俄國宣戰。奧地利也和普魯士達成防禦同盟,背叛了曾與沙俄達成的“神聖同盟”。
1855年,英、法、俄等國深陷克里米亞戰爭泥淖。直至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才以俄國戰敗而宣告結束。
這場戰爭的另一個負作用於:帝國主義掉頭東向,加緊入侵華夏。英、法列強騰出手來,率軍東征華夏,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在西部擴張遭遇強大阻力,開始掉頭東向,加緊入侵華夏東北、西北。
西方有句諺語:“剝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脈”。沙俄地兼歐亞,一直不被英法等歐洲強國接納。
在晚清外交使上,李鴻章等人都曾試圖接近沙俄,抵抗英法等國侵略。
假若中興公司與俄國商人加緊合作,為沙俄提供新式槍炮,或者授權新式槍炮的專利,這將大大地不利於克里米亞戰場上的英法土聯軍。
萬一沙俄藉助中興公司,裝備起大量新式槍炮,將大大提高俄軍戰鬥力。到時候,克里米亞鹿死誰手可不好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