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190章 寵行天藻爛雲章(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就當周淮安例行停留在晉祠進行一番齋禮和祭告,兼做遊覽一番這處還沒有被後世那位高粱河車神,從上古沿襲下來周武王諸弟之一的唐(封地)叔(輩分)虞,也是李唐公認開宗之祖和義理所在的祠廟,直接改建成祭祀他媽聖母宮的古蹟原貌。

只見比照宗廟而僅次太廟規格的橫向五進七間、縱向三跨四重的佈局下,綠脊迭次、殿宇綿連的祠廟之間,許多蒼柏如蓋、古木森森;入內就是一片橫貫期間的偌大池泊荷花遮天蔽日,在風動葉動、花苞點頭的紅綠點點中,自有一種讓人心靜自然涼的愜意和舒適。

而沿著池泊邊的坊道穿過數重門楹、牌樓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所書的《晉祠銘》,就矗立在正中池泊盡頭的塔式碑亭(又稱貞觀寶翰亭)之中。碑上題記唐立國後的文治武功並歌頌唐初的治國方略;並陰刻有長孫無忌等七功臣的姓名。號稱開創了行書上碑之先河,僅次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行書傑作。

過了碑亭和左右側的鼓吹樂亭之後,又一個“魚沼飛樑”式(方形水池上建十字形橋樑)的大池,將東、西分佈的唐叔虞祠和昊天(上帝)神祠連線開來。只是因為戰火的緣故池裡,無論是外面的長池還是內在方池游魚之類早就被捕撈一空了,而只剩下碧綠森森的池水而已。

而在這些主體建築之外,一眾歷代顯宦、親貴所修建的讀書檯、流杯亭、湧雪亭、仁智軒環繞其間。晉祠北面的懸甕山上還有難老、善利二泉亭,則是晉祠諸池泊的水流來源。甚至在晉祠側後還有一座突兀的佛塔,那是北齊後主高緯天統五年(569),改晉祠為大崇皇寺的遺留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