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伐公孫瓚的提議,一瞬之間就得到了所有謀士武將們的響應。
荀彧見沒有一個人支援自己的觀點,他默默的掃視著堂內的所有同僚,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這世間究竟是怎麼了?
漢室,真的已經頹廢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了嗎?
.....
初平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雲義傳令遠在冀州的荀攸,籌備大軍所需的糧草,並且再次派荀彧前往青州坐鎮主管後勤與糧道。
他自己則在東郡兗州調齊兩萬兵馬,連同冀州所在的一萬五千兵馬五千騎兵,以及青州派出的一萬兵馬,供給五萬餘,號二十萬,分兩路同時進攻代郡、涿郡。
得知此事的公孫瓚連忙帶兵馳援代郡,與李雲義的主力大軍,對峙在了昌邑縣。
公孫瓚考慮到昌邑縣是一座小縣,想要單純的鞏固城防,是守不住李雲義大軍猛攻的,於是在城外四周佈滿了營寨,營寨外又構築了無數拒馬、壕溝,打算同李雲義做持久戰。
一般情況來說,以一州之地同坐擁三州之地的李雲義打持久戰,肯定不是一個明智之選。
但怪就怪在,當初界橋一戰,公孫瓚大敗而歸,損失了不少兵力,但糧草卻還很充盈。
反倒是李雲義在冀州、兗州接連征戰,消耗了數年積累的糧草不說,還因為俘虜了不少勞動力,徵調民夫恢復生產興建水利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糧草損耗,加之尚未到夏收補充糧草時,就再次興起兵事的緣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