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國戚才能用,而太祖卻說: “朕視郭進豈減兒女耶?”郭進為西山巡檢,任務是防禦和騷擾北漢,做得也很稱職。尤其是法令嚴明,宋太祖每次遣京中禁軍戍西山隸郭進帳下時都要告誡他們: “汝輩謹奉法。我猶貸汝,郭進殺汝矣。”宋太祖時期,對邊將還都是許以便宜行事的,並不似太宗以後還要遵照“陣圖”來用兵,故而太祖時期的邊將都很受優待和禮遇。田欽祚也應該說是不錯的將領,“三千打六萬”固然是浮誇了些,但可看出其人還是敢打硬仗的,只不過人品操守上毛病太多。白馬嶺一戰郭進憑藉勇武,擊其半渡,大敗契丹軍,斬敵大將數員,若不是田欽祚按兵不動,估計還會擴大戰果。這一戰頗收頃刻之效,使得契丹在短時間內竟無力再發援兵,也在客觀上促動了太原的主動納降。所以筆者認為,宋太宗伐北漢不是勝在太原,而是勝在白馬嶺。若不是馬峰哭諫,太原很可能再堅持數月,以待宋軍師老自退或第二批遼援繼至。
本來遼援已退,北漢已平,這場戰役完全可以畫上完美的句號的。宋太宗千不該萬不該,在與遼作戰的準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畫蛇添足地乘勝北征,從而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本篇完稿日期:2005-06-23)
二、高梁河之戰
述:
1、 戰前謀議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北漢劉繼元已降,宋太宗還師至鎮州即轉兵北上,欲以新勝之師收復幽薊。但是破太原尚未賞三軍,諸軍兵將多不願行,只是無人敢說。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贊成乘勝北征,“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乘此破竹之勢,取之甚易”。趙光義聽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興,當即下令樞密使曹彬調發各地屯兵。當時宋軍諸將,大多數比趙光義冷靜得多,他們以大軍雲集,糧儲不及為請。趙光義卻兵來將擋,下詔發京東、河北諸州軍儲,限期轉運至鎮州北面行營以備供應。當時扈從六軍,有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集結的,趙光義大怒,要按軍法處置,被臣下諫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