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烈策馬衝上丘頂,旁邊殘破的煙墩無人駐守,東側百步外就是墨煙鋪,周邊漫野都是逃竄的廝養。
這裡是墨煙鋪西側的煙墩嶺,因他身邊這個烽火臺而得名,百餘步外的墨煙鋪名稱也是因此而來。
繞過混亂的二郎鎮之後,陳如烈帶著這五十名騎兵一路往東,路上幾乎沒有戰鬥,混亂已經沿著驛路傳遞,山丘下的驛路上滿是丟棄的車架輜重和屍體,守備營的騎兵只能從田野透過。
與驛路上其他市鎮相似,墨煙鋪在崇禎八年初的入寇中被毀,但殘留的廢墟在周圍平坦的地形中仍是防守的有利位置,陳如烈已經看到鋪中有上百的紅衣流寇。
墨煙鋪內號角聲連響,鎮內有一面大紅旗在揮動,左右各有一面寶纛旗,鎮北有一個高照,大燈籠下面串著三個小燈籠,樣式與普通的流寇高照不同,應是大賊的老營一類。
對面大紅旗耷拉著,看不清楚字號,路上抓的俘虜說了兩種不同的口供,分別是油裡滑、掃地王,但陳如烈記得油裡滑是小營頭,遭遇襲擊後不可能彙集起這麼多馬兵,所以是掃地王的可能更大。
往墨煙鋪以東的地方看去,還能看到驛路上有成片的紅衣身影,大約在三四百人,說明還有其他流寇精銳,以陳如烈手上這五十名騎兵,不可能攻克這麼多流寇駐守的墨煙鋪。
陳如烈回頭看了一眼,帶來的騎兵正陸續上坡,半年來的頻繁調動讓馬匹的膘基本都掉了,今天一整天的奔襲十分消耗馬力,不少坐騎疲態盡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