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晏撓撓後腦勺:“我去拿我昨晚畫的圖紙。”
棉花到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去棉花籽,俗稱——彈棉花。
棉花具體怎麼彈的池晏不知道,但是攪車池晏是知道的。
明代發明的四足攪車可以供一人手足並用操作,比手工剝籽、鐵杖趕搓以及懸弓彈花法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因為一個人就能操作,所以不會浪費多餘的人力。
攪車利用曲柄和槓桿的等結構, 按照矮人們先在的工藝水平,打造攪車估計還要走一段路,但池晏沒有時間去等他們慢慢磨練, 只能一邊做一邊摸索。
至於種棉花,池晏也是抱著種出來算運氣好,種不出來也只能算自己倒黴。
畢竟種棉花是算是農耕中很有技術含量的活了,並且對土地的肥力要求很高,對水的要求也很高,同時容易生蟲害,為了不讓蟲害蔓延到其它土地,還得專門給棉花圈一塊地。
這些棉花池晏也不知道該什麼時候播種,他準備今年秋天種,先曬種,耕種之前還得深耕土地,暴曬幾天,然後灌水。
因為現在的地肥就是農家肥,肥力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所以如果能成功終於棉花,採摘之後必須要停耕至少一個季度,等土地恢復肥力,再施農家肥,才能再次耕種。
總得還說,種棉花就是耗時耗力耗人,還不一定能成功。
但如果能成功,積累了經驗,那好處也是無窮的。
至少池晏覺得明年冬天,自己應該就有棉被了,棉被上再鋪一層毯子,他覺得自己一個人睡應該也不會覺得冷,跟克萊斯特睡還是有些尷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