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軍雖是在金銀灘綴住了吐谷渾軍主力,但卻並未發動急攻,而是在離其大營四里處安下了營壘,接連十數日都不曾出營邀戰,渾然一派要跟吐谷渾軍打持久戰之模樣,對此,伏允顯然很是歡迎,趁機發出召集令,徵召國中諸多附屬部落出兵來援,至九月初二,伏允麾下已然聚集了多達四十一萬之眾的控弦戰士,而反觀華軍一方,卻始終不曾增兵,扣除留守繕州等地的部隊外,聚集在前線大營的總兵力也就只有二十六萬而已,在兵力上,吐谷渾一方明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自以為握有絕對優勢的伏允顯然是不準備再跟華軍這麼對峙下去了,在絕大數國中精兵都已聚齊了之後,便即派出了名使者,到華軍大營下了戰書,邀華軍九月初三一戰,對此,李靖自是樂得成全,很是爽利地便答應了伏允的提議。
瑞明十三年九月初三,辰時正牌,吐谷渾軍大營中號角連天震響不已,旋即便見兩扇厚實的營門洞開間,大批步騎魚貫而出,與此同時,華軍大營中同樣鼓號喧天暴響,以新一軍為前導,華軍也自傾巢而出,兩軍對行到了彼此相距裡許之地時,方才各自壓住了陣腳,幾乎同時開始了排兵佈陣。
吐谷渾四十一萬大軍分成四大叢集,箇中天柱王慕容儼彥率三萬重灌步兵、六萬騎兵為左翼,中路則是西平王慕容屈蔥所部四萬重灌步兵以及五萬騎兵,右翼為夜亮王慕容孝雋所部三萬重灌步兵以及六萬騎兵,而伏允則親率四萬步軍、十萬騎軍為中軍,於陣型佈置上明顯前輕後重,足可見伏允雖是主動下了戰書,然則心底裡其實還是藏著打不過就撤之想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