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駕臨,魏家七中門大開,李治很有風度的扶起魏徵遺孀,口稱“老夫人”。
李治按照李世民的交代,傳口諭,魏徵於國功高,凌煙閣上當有一席之地。魏家上下跪地拜謝之後。李治又表示,李誠勸諫之下,陛下有悔過之意,下旨重樹鄭公之碑。
魏家上下這才注意到一直很安靜,沒什麼存在感的李誠在隨從之列。
成功收穫魏家上下的感激,此事當天就傳遍長安。李誠私下勸諫皇帝,為魏徵翻案。這事情聽起來很神奇,朝野上下都知道,李誠跟魏徵不對付,兩人沒少幹嘴仗。
魏徵墓碑的事情,不是沒人勸諫,李世民卻聽不進去。遼東戰役後,李世民聲望達到巔峰,更是無人敢於勸諫。沒想到李誠選擇這個時候勸諫,並且奏效了。這說明什麼?最多的猜測就是李誠的聖眷之隆,無人能比。
李誠不是言官,勸諫君王的事情做的很少,但是這一次出手,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讚譽。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去做了。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聰明人,有另外一種聲音表示,李誠敢於在這個問題上勸諫,是因為他在維護君王的身後名。
這個猜測擊中了本質,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李誠才不會去勸諫。勸諫皇帝這種事情,說實話李世民剛登基那會還湊合,這都一代聖主了,勸諫真是找不自在的事情。李世民的皇帝晚期霸道的很呢,聽勸?不存在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