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納依米的參賽,即便一開始“菜餅”飛車表現得很不好,但是也派出了專門人員來跟蹤,不是期待他們會表現得多好,而是希望能夠在那輛飛車出現事故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知道並作出反應。
“看來,納依米那小子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一個大賽的負責人說道。
另一人贊同道:“確實,這才是他們的實力吧。”
“圓狀迴圈設計當年不是沒有人設計,而是設計出來也沒人能夠將那種設計優勢發揮出來,當年‘菜餅’設計被淘汰也有這個原因,但是現在裡面的車手明顯能夠應付這樣的迴圈設計!”
“我記得,圓狀迴圈是電磁效應配合人工操控來激發的,以便飛車能夠利用外圍旋轉來讓過彎更快,但那一直被認為只是理論,沒想到真正會有這麼一天能夠親眼見到。”
“螺旋弧度和激發角度的微控堪稱完美。”一人指著螢幕中明顯放慢許多的影像說道。
“如果我記得沒錯,當年有一種‘菜餅’設計中還運用了‘鱗狀推進’?”
這人一說“鱗狀推進”。其他幾人就沉默了,十多秒之後,有人出聲道:“鱗狀推進如果真的按照當年的設計,也只是存在於理論中。”
既然有一個理論成為現實。那麼,沒誰能確定“鱗狀推進”是否依舊是理論。
根據當年的“菜餅”飛車衍伸而出的後續型別飛車以及一些新型的飛車,都吸納過“鱗狀推進”,但是真正用在比賽中的卻並不像原設計那樣,大家意識到這其中的“不合理”之處的時候,也只能進行一些改變,而改變後的設計,也不再叫做“鱗狀推進”而是根據改變的型別和風格都有另外命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