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觀政一般時間都比較短暫,但是正統早年,由於皇帝年幼,行政系統不夠流暢,像王竑這樣觀政七年的事情並不罕見。比如他的同年章綸,甚至比他還要晚上兩個月才得以授官。
再結合王竑日後的升遷路,他在北京保衛戰中便被景泰倚任甚重,很快便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守備直接關係京師安危之居庸關。
之後出任巡撫,遇見天災未經請示透過就直接放糧賑災,自我都彈劾擅權了,結果還能被景泰誇誇說“賢哉都御史,活我百姓也”。
這麼看來,《萬曆野獲編》說他是郕王府故人,也確實頗有幾分可信度。事情也就隨之更加玩味了。
再比如說,雖然包括明史,明實錄等史書,對這段的記載,都寫的是郕王在看見大傢伙把馬順打死之後起身想走。
可是時任翰林院侍講的當事人劉定之,在他的著作《否泰錄》裡對這段過往的記述,寫的卻是郕王在大臣們彈劾王振之後,尚未開始激烈地表達物理意見的時候,就已經起身離開,甚至還命人把門關上。
結果門還沒完全關上,眾人就跟著一起進去,在足夠封閉的環境裡打死了馬順。……這可就真的很有意思了啊,實不相瞞,我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叫做景泰派人關門竟然關的這麼慢?慢到竟然能讓一群大臣跟著進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打死馬順?
笑死,儘管後來知道明朝宮門的沉重,關門很慢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還是忍不住聯想到了一個和關門有關的成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