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瑜以前也只是覺得這琅玕書肆背後的老闆定然是個有背景的大人物,除此之外並無其他感想,但他出門的時候金圓塞給他這本書,他才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傅瑜此時的心情有點微妙。
他攤開這本書,看著自己資訊的那一頁,上面不僅寫了他的父親是天策上將軍傅驍,他的兄長是傅騏獨子、傅驍嗣子,大魏最年輕的驃騎上將軍傅瑾,寫了他祖父也就是第三任安國公傅燁,還寫了他曾祖父第二任安國公傅盛,甚至連第一任安國公傅良的生平都有。
這滿滿當當的五頁,倒有一大半都在描述安國公府四代的煊赫以及如今的權勢,對於他自己的生平倒是寥寥幾句便蓋了過去,而他考試時所作的那篇策論,雖有聖上和閣老崔澤的親筆批覆,此書的編者卻顯然有些不以為然,只著重點明瞭他的詩詞賦上的嚴重缺陷。
他翻遍了這本書,一甲三人,二甲十二人,三甲二十四人,四甲十六人,五甲七十二人,共計一百二十七人,卻只有他一個人有此“殊榮”。即便是和他家世相當的虞非晏,上面關於歷任寧國公的訊息卻也是少之又少,大篇幅的是在講虞非晏此人的少年成名,後面還附有一長串的當時大儒對於他此次詩賦的評論,都為感嘆其少年英才。
這麼一對比,更加明顯突出虞非晏靠的是自己的才華,而他傅瑜,更多的還是靠的身份家世,畢竟,雖有聖上提筆批覆,但誰不知道,聖上是他表哥來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