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寧安:“始終保持理性,依靠對於角色的理解,以及精心設計的技巧,來扮演角色。”
張俊秋點頭,溫寧安的回答中規中矩,並沒有錯。從狄德羅到法國演員哥格蘭,在表現派的觀點中,演員有“兩個自我”,第一自我就是演員本身,處於支配地位,第二自我是創造物,應被第一自我完全控制。
而溫寧安的短板,在於過分專注對於技巧的設計,忽略了體驗和理解角色這個過程。
“就算是表現派,也要體驗角色感情,試圖理解角色。”張俊秋問,“你為什麼沒有更偏好體驗派呢?”
溫寧安想,因為這世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
打個比方,今天的角色是扮演遭冷眼的乞丐,敬業的演員衣衫襤褸上街乞討三個月,所體驗到的情緒,是乞丐本人真實的情緒嗎?溫寧安認為不是,人離不開“本我”,再怎麼體驗,身上總有自己的影子,還不如依靠大量的精細技巧,精準控制舞臺上的另一個我。
“技巧只能保證你不出錯,如果想更上一層,那就要去試圖理解和體驗角色。”
技巧人人可以學會,演得多了,就變成浮於表面,比如溫寧安。
“你演《玩偶之家》前,有看過魯迅和曹禺對娜拉的評價嗎?”
“沒有。”
“不妨看一看,演員能走多遠,就看她對劇本人物的理解程度。而理解力的提升,仰賴大量知識攝入與思考。”張俊忽然問,“寧安,你有考慮過繼續讀書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