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活動逐漸被打擊,原有的劫掠行徑逐漸行不通。馬來亞現在全國都在搞土地優惠政策,馬來王室和各地首領迫切地想要增加財政收入。
而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都是依靠稅收,土地都沒法住人,無法吸引和聚集人口,誰能來給他們繳稅呢?但土酋首領也號召不動馬來土著,只能寄希望於外來者開發。
徐謹禮和當時的蘇丹和英國顧問談及此事,對方覺得四百人太少,不願意給他太大的地和福利支援。
徐謹禮想了想,打算再次讓合作的船商去清國招工,招滿一千人。
太平天國運動被反覆鎮壓,眼看著快要走到末期,逃難的人越來越多,徐謹禮準備將逃難的人帶到馬來亞。
能救一個就一個,能救十個就十個,能救一百個就一百個,有多少算多少,只要他們願意來,徐謹禮能想辦法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活下去。
而立之年已過,他也不清楚自己還能這樣幹多久,趁他還有時間,去做點有價值的事。
商談之後,雙方簽訂了一份《墾約》,巫文和英文兩個版本。共二十條,《墾約》約定:
一、願招男女墾農一千名,小童三百名入吉隆,參與墾荒種植,需在五月三十日內到齊。
二、政府負責貸款與趙昱呈所招農工,成人每名二十仙,小童每名五仙。此款三分之一在新加坡上岸時發放,餘款到達吉隆時付清。
三、趙昱呈須在五年內負責償清貸款,並定自次年起,成人還五仙,小童還一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