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歷史上的九鼎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九鼎,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錶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儲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說,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也有史學家認為,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隻有一個,因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簡稱九鼎。

詞語釋義

1、相傳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戰國時, 秦楚皆有興師到周求鼎之事。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唐 武后、宋徽宗也曾鑄九鼎。《史記?封禪書》:“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 周德衰, 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後亦以九鼎借指國柄。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 宋 楊萬里 《讀嚴子陵傳》詩:“早遣 阿瞞 移九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清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諸經有《法華》,王者之有九鼎,家業之有總帳簿也。” 2、喻分量重。《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一至楚 ,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司馬貞索隱:“言毛遂至楚 ,使趙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 宋黃庭堅 《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 明 張煌言 《懷古》詩:“人定能勝天,一言重九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