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爺爺笑道:
【如果本身便是當地的人,其實他們的基因裡已經習慣了那種氣候,是不容易得風溼的。我們現在可能提到祛溼,就是紅豆薏米茶對吧?但古代可有不少祛溼的名方,古人對這方面是很重視的。
比如六君子湯,是元朝名醫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記載的,用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六種草藥煎熬而成,益氣健脾,燥溼化痰。而且還可以根據患者本身的症狀來調整方劑,延伸出了好幾種偏向治療的方子,比如治療慢性胃炎啊,還有脾胃虛弱的啊。從不同方向去側重,這一點大家一定不要小看中醫。】
劉禪大喜,立刻命人記錄下方劑:“此方乃後世元朝良方,定能醫治相父之病!快快記下,交由宮中醫官,待相父歸來,便叫他們好生為相父斟酌劑量!”
【還有張仲景著的《金匱要略》裡提到的茯苓術甘湯,這些方子其實直到我們現在,一兩千年了,都還在使用。因為確實是有效,尤其張仲景,真不愧我們稱為醫聖,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一位神醫。
東漢末年,戰亂頻頻,到處都是疫病,他本來為太守,卻見到太多貧窮的百姓得不到醫治而死亡,於是每天開啟衙門大堂,收容百姓為他們治病,從不求榮華富貴,瘟疫爆發,他辭去官職,潛心研究寫下《傷寒雜病論》,這是一本開啟了中醫學科理論的書,我們現在每一個學中醫的孩子,應該都看過這本書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