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現眼了,朱高煦癟了嘴。
【最後咱們還要再次批評一下清朝那些人修的明史,咱就說能不能上點心呢?修得那叫一個亂七八糟,靖難之役的版本就有十幾個,還有抄錯行、漏字的,有些說李景隆帥旗斷了,大家以為他死了然後撤軍的,有些版本就提到了風,沒有提到旗,但總歸不能把一場戰役的勝利歸結於風,河北又不刮颱風是吧?
只不過是因為朱棣得罪了不少江南文人,他們不願意將這場大敗歸結於親近文人的朱允炆的昏庸無能罷了,於是便找各種理由削弱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的耀眼表現,不然不成了側面稱頌朱棣造反成功實力卓越嗎?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能從中窺探到朱棣無法被磨滅的功績與能力,無論如何粉飾,強者的光芒又怎會被庸才取代呢?】
各朝之人對史官都懂,不由點點頭:的確如此,別的長處沒有,那些文人的春秋筆法可厲害著呢!
【李景隆帶著剩餘的中軍在燕軍的追攆下瘋狂向南撤逃到了滄州方向,平安、吳傑和郭英也受到了撤退的指令,收攏殘兵往西撤回了真定,白溝河之戰就這樣以朝廷軍的慘敗而結束了。
但這場戰役的輸贏卻並非那麼簡單,從此之後,朱允炆再也組織不了規模那麼大的戰役了,無數訓練有素、為大明帝國流血的邊防精銳與大明三大營禁衛軍精銳,悉數戰死在白溝河,他手下的大將不論是老一輩的老將還是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年輕將領,大量折損在白溝河,也顯得捉襟見肘了起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