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曾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穿的就是這種填充碎麻的麻衣,一抬胳膊衣服就破了,還因此誕生了一個著名成語——捉襟見肘。而南方則用木棉來填充衣物,但木棉是粗纖維、韌性差,保暖性更差,因此白居易還有一首詩叫:“木棉花冷得虛名”。
唐宋時期造紙術發達,還誕生了“紙裘”,在衣服裡填上廉價的“楮皮紙”來保暖,成了當時的老百姓心酸的冬日選擇。
甚至在此基礎上,還誕生了“紙被”和“紙帳”。
可以說,在棉花來到黃河、長江流域之前,冬天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直是生死考驗,他們穿不起蠶絲衣,更用不起昂貴的皮毛,中原地區羊毛紡織物也少,他們只能想盡辦法用麻、紙硬抗。
而從“紙裘”也能看出,雖然宋元時期就有了棉花,但並沒有大範圍普及推廣,真正推廣還得感謝朱元璋呢。】
朱元璋聞言驚喜抬頭,手指自己:哦?
【或許是朱元璋小時候捱餓挨凍記憶深刻,也或許是明朝遇上小冰河期氣候一直格外寒冷,朱元璋曾下令每十畝地必須種半畝棉花,從國家與法律層面都強制推廣,棉花才在得以在大面積種植。
棉花產量高、紡織成本低,它帶來的溫暖,不僅溫暖著千千萬貧窮的古人,直到如今,我們如今的生活也還被棉衣、棉鞋、棉帽溫暖著。爺爺小時候一件棉衣穿了又穿,哥哥穿完弟弟穿,穿得棉絮都打結成團了,還是穿,如果過年能有一件絮了新棉的棉衣,那能高興一整年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