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很痛快,既痛又愉快。每天忙得像個陀螺一樣的張凌歌,現在深刻地體會了其痛的一面,並努力尋找其愉快的一面。實在找不到,就只能苦中作樂了,張凌歌想,誰讓自己賤忒忒地選擇這麼難的路呢?
張凌歌知道《代謝與能量》這門課對未來學習某些先天性疾病及理解藥物作用機制非常關鍵,但是尿素迴圈、三羧酸迴圈、嘌呤合成、嘧啶合成……真的煩透啦,背死個人!
同樣要背的,還有自己的免聽課《生命科學導論》。
如果張凌歌不是這麼忙,其實記住這些東西對她根本不算什麼事,但問題是想學外科的她,必須把剩下的時間,都泡在解剖室裡。她已經安排不出時間去鍛鍊了。
此刻正在大體老師身上做胸廓切開術的張凌歌,腦子還留在那些醫學名詞上。
有個記憶晶片多好?想記什麼東西,直接輸入就好了。人類大腦用於簡單記憶真的太可惜了。更可惜的是,張凌歌暑假時聽過一堂亞米國醫學院教授的網課,這個教授說,現在醫學院教的知識,大概五年左右,有一半會被證明是謬誤!花這麼多時間記憶這些將來的“醫學垃圾”,真的太不值得了。為什麼沒人研發記憶晶片啊?這樣有了新的醫學發現,只要在晶片上定時更新就好了……
和國外著名醫學院比起來,國內醫學院的確資源匱乏一些,特別是大體老師。據說和諧醫學院已經是國內最好的了,但是在解剖室裡,還是必須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8-10人,對於小組裡的很多學生來說,真正操刀解剖的時間並不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