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有關係,也有那麼一點。
宋哲宗元祐六年,蘇轍官至尚書右丞,也就是副丞相,因為蘇軾乞求外任,他希望和蘇軾同備從官,但是不被允許。
朝廷同意了蘇軾的請求,沒有同意蘇轍。
只撈了一次還沒有撈成功,後面一次的願望也沒有成功。只有這兩處,還真說不上是一直撈哥哥,但這兄弟情還是挺深的。】
宋仁宗:“……”好傢伙,又是宋仁宗,又是宋神宗宋哲宗的,這兄弟倆已知已經歷經三朝了。
三朝啊,但凡有一朝的皇帝知道珍惜呢?
【在文學方面,“三曹”當中,曹丕是三人中墊底的那個。雖然他的文學成就不俗,但是不妨礙他在“三曹”中是墊底。“三蘇”當中,蘇轍是三人中墊底的那個。】
曹丕暗道:難怪天幕沒有放出蘇轍的代表作,就像之前天幕放出了父親和曹植的詩作,沒有放出他的作品一樣。
他在文學方面比不上曹植,但是在政治方面遠超曹植。
【在政治方面,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的政治觀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以民為本,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哪項政策有利於民,他們就支援。
這就造成,兄弟二人哪邊都不討好。
蘇軾詩寫的好,一有看不慣的人或物就作詩批判,名氣越大被貶得越偏。
蘇轍則是比較內斂,年輕時科舉差點落榜之後就不那麼的激進了,但是問到他頭上,他也會毫不留情地指出弊端。就比如王安石問他“青苗法”怎麼樣,他將“青苗法”實施起來會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周全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