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第12章 附錄1:唐史小花絮
本書《鸛雀樓》中有一處情節,寫到皇帝李隆基要提拔邊將張守珪,被宰相張九齡拒絕。可能有的同學會問,為什麼提拔一個官員,皇帝說了不算?難道宰相長得帥,就可以挑戰天子的權威嗎?
我們普遍觀點中認為封建帝王能一人獨斷國家大事,其實是一種誤解。在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有闡述:“皇權”與“相權”之劃分,這是中國政治史上的大題目。沒有經過中書省、門下省兩大機構蓋印章,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唐朝是違法的,不能為下級機關所承認。
在漢、唐、宋等朝代,皇帝與宰相是分權的,君權和相權是互為掣肘的,在重要的人事任免上,皇帝必須和宰相商量,然後透過龐大有序的國家機器推行下去。即便天子用強制手段,也會行不通,會留下隱患。直至lt;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gt;宋朝時仍有“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的說法。更何況在盛唐這一政治開明的朝代,天子拿政事來問宰相,結果被拒絕,更不足為奇。看到這裡,親們有沒有覺得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設定,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科學?
當然了,惹惱皇帝的後果也很嚴重。《桃源行》裡張九齡坐了一個時辰,你可能會說,那個時候又沒有wifi,坐一個小時候太無聊,這麼想就錯了……“不能久坐”並不是裝酷,因為當時沒有椅子,只能坐在地上、榻上。如果你想舒服一點盤腿坐著,也不是不可以,但這種坐法是不正式、不禮貌的,被稱為“胡坐”,只能在私下場合、很熟悉的朋友之間偷個懶;有風度的坐法,特別是在君臣議事等正式場合裡,包括皇帝在內,大家全都是屈膝向前正襟危坐——實際上就是現在的跪。張九齡“坐”了一個時辰,就是跪了兩個小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