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四章 琴鬥 鬥琴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雲芳菲手中的琴正是一把唐琴。也是大聖遺音琴之靈機式,是一架比較有代表性的琴。琴形制修長,作圓首與內收狹尾,相傳為“神農式”,梧桐木斫,髹慄殼色與黑色相間的漆,區域性有漆修補,純鹿角灰漆胎,蛇腹斷紋中現小牛毛斷紋。通長120釐米,肩寬20。5釐米,尾寬13。4釐米,厚5釐米,底厚1釐米。圓形龍池,扁圓鳳沼,腹內納音微隆起。琴背銘刻,龍池上方刻寸許行草“大聖遺音”4字,池下方刻二寸許大方印一篆“包含”2字,池之兩旁刻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舊刻,腹內在池之兩側有漆隸書款“至德丙申”4字。琴音松透響亮,饒有古韻。造型渾厚優美,漆色摧璨古穆,斷紋隱起如虯,銘刻精整古樸,金徽玉軫,富麗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相傳在故宮之中也一架此琴。

至於琴手中的伏羲式琴更加了不得,桐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慄殼,金徽玉軫,圓形龍池,扁圓形鳳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體蛇腹斷紋,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上刻草書“大聖遺音”四字,池內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公元756年)中唐之始,池兩側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十六字,池下有“困學”、“玉振”兩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髹金。青玉軫足,細鏤絛結及旋瓣花紋,為明朝所制。迄今已近一千二百五十年,傳世既久,琴之足孔四周漆多剝落,木質亦接近朽蝕。足端雖纏裹織物並嵌塞木片仍難固定。張弦稍緊,既有損琴背虞,幸好管平湖先生有安裝銅足套之法,為此王世襄先生特請銅器修復專家高英先生製作銅套並仿舊染色,再請金禹民先生鐫刻八分書題記“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十二字。又請管先生安裝銅足套於孔內,不僅天衣無縫,且琴音絲毫無損,效果極佳。管先生曾笑曰:“又至少可放心彈五百年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