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拿過來翻了翻,不認得上面的字也就算了,連寫字的紙他都沒見過。好在文字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圖稿。
光是看圖,朱翊鈞也能猜個大概,手稿上的內容涵蓋醫學解剖、建築水利、天文星象、還有一些石頭。
朱翊鈞越看越覺得有意思:“有譯文嗎?”“有!”
這卷手稿是義大利文,馮保為了將之翻譯成漢文,費了不少力氣。
後來,馮保又向朱翊鈞提起一個人,名叫威廉·吉爾伯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御醫,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英國皇家科學院物理學家。
這一段話裡面,朱翊鈞只聽懂了“御醫”和“博士”兩個詞,但這個博士和太學裡面教書的那個博士還不一樣。
馮保一一向他解釋,什麼是劍橋大學,什麼是皇家科學院,什麼是物理學。
馮保提到這位威廉·吉爾伯特,並因為他在醫學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他在電學和磁學領域的發現和研究。
看完了那份手稿,聽了馮保的介紹,朱翊鈞意識到,這些西洋國家也在大力推動對自然科學領域的探索和發現。
這些年來,因為朱翊鈞的重視,大明也湧現出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人才,比如李時珍、帥嘉謨、陳實功、徐光啟、朱載堉、程大位等等。
既然人家有皇家科學院,那大明也不能落於人後,朱翊鈞決定在太學之外設立全新的弘學館,專門研究數學、物理、醫學、天文、建築還有火器等學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