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坐在通往村外的一條道路旁邊的石碑上,似乎在等著什麼人,眼中有一絲不耐和急躁,手中百無聊賴的朝旁邊一個水坑裡有一下沒一下地投著石子,打發時間。
對張毅來說,今天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平生第一次,他有了出村的機會,而且要到村子外面三十餘里的地方去。
為了出村,母親特地給他精心打扮了一番。他身上穿著一件淺褐色小褂,一條藍色的長褲一塵不染,就連腳下的布底鞋也是新納的,穿上去格外舒服。
張毅身下石碑上刻著三個斗大的字:“流泥村”。他對這三個字很熟悉,不僅因為它們正是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更因為它們出自父親之手。
張毅的父親名叫張寶林,是流泥村裡唯一一個教書先生。莊稼人稱呼教書先生為教書匠,表示他們與鐵匠、木匠、泥水匠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他們還是有不同的。至少鐵匠、木匠等等可以靠著手藝填飽肚子,而教書匠卻不行,所以教書匠總是瘦弱的,手無縛雞之力。
流泥村的村民世代以耕種為生,對讀書認字沒有太大的認同感,所以張寶林在村裡混得並不好,不僅不好,甚至可以說非常落魄。落魄也是教書匠的代名詞。
不過,儘管生活並不如意,但是張寶林卻活得很快樂。因為他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他的妻子給他生了一個近乎神童的兒子。
張毅在張寶林的薰陶下自小勤奮好學,再加上他腦子靈活,不到八歲就已經能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了。到了十歲,家裡的藏書他都背了一遍,已經到了無書可讀的地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