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2年,是桓溫無比糾結的一年。
自從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改元泰興開始,皇室司馬氏就一直走的是和世家精英共治的路線,這也是東晉一直以來的權力劃分方式——皇室佔名分,世家由精英子弟交替共分實權。
如果桓溫不反,那麼他就是世家勢力的代表,壓制皇室一點問題都沒有。出於利益共同體的考慮,所有的世家們無論關係遠近都會奉他為盟主,連侍中謝安都以“君”侍之。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簡文帝司馬昱,也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廢掉換一個新傀儡上臺——前廢帝司馬奕,現在還帶著一個陽痿的惡名,在吳縣以海西公的身份惶惶不可終日。
可如果桓溫想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那麼事情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個強有力的實權皇帝,不是所有的世家們所願意看到的,這個時候桓溫就等於站到了所有世家的對立面,原先在明處暗處的所有助力都會變成阻力,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有連鎖反應,一旦崩壞後果不可預料。
這種事並非沒有先例。
當初司馬睿和王氏家族的蜜月期過後,爆發的第一次紛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桓溫不可能不想到那件剛剛過去不到五十年的舊事。
當年權勢煊赫試圖謀反的琅琊雙王之一的王敦,手中經年積累下來的權力可不在自己之下,更是原先在西晉就身處高位的重臣。然而等他一旦站到了所有士族的對立面想當皇帝的時候,就連同為琅琊王氏雙王的堂弟王導都不會幫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