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武帝的時候,有人給皇帝貢獻了一隻奇異的鳥,拿各種食物餵它,但它都不肯吃。? 著名文人東方朔看見這隻鳥,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又說它應當吃什麼。一試驗,果然就像東方朔說的。皇帝問東方朔怎麼知道的,他說《山海經》中有記載,看了自會知道。
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塌陷,有人現裡面的石壁上刻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影象,傳說開來,但無人知曉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2負之臣”。皇帝問他怎麼知道的,劉向也回答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皇帝大驚,朝臣鬨動,於是出現了一股閱讀《山海經》的小熱潮。
到了東漢明帝時,有一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績,得到皇帝的賞賜,禮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一生不為五斗米折腰,卻折服於《山海經》,曾一口氣寫下《讀&1t;山海經>十三》詩,留傳至今。其中的第一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經》後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通曉天下的效果:“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產生於明代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讀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從而對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構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經》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經》的啟。如此等等,《山海經》的魅力自當不言而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