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都要把幽州軍擋在河對面!
一邊督促著麾下兵馬抓緊時間趕路,左武衛將軍淳于瓊一邊默默在心裡發著狠。無論對袁紹,還是對於他自己而言,這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公孫瓚糧草不濟,是冀州文武的共識,即便是已經易幟投靠幽州的那些牆頭草,多半打的也是虛與委蛇,應付過眼前危機的主意。
幽州軍數萬大軍懸而不發,當然很可怕,一旦大軍發動,行蹤已明,就不要緊了。在界橋擋住公孫瓚的鋒芒,藉助地利消耗他的糧秣和士氣,不用多,只要三天,三天就可以了,三天就是大功一件!
有了這樁功勞,就沒人敢再拿自己和主公的交情說事兒,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得到外放的機會,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或者獨領一軍!
就像張頜、麴義那些人一樣,凡事自己做主,不用在仰人鼻息。
天地良心,淳于瓊沒有背叛袁紹,或者擁兵自重的打算,可目前在幕府中的這個不尷不尬的地位,實在是讓人窩火。
要知道,他可不是尋常角色,別看現在袁本初風光無限,曹孟德意氣風發,當年在洛陽,他跟這二位都是平起平坐的。至於陶謙、劉表之流,跟他完全就沒法相提並論。
可現在呢?跟著袁紹到了渤海,從招攬名士,到招兵買馬,哪一件功勞沒有他淳于瓊的影子?那顏良、文丑不過是縣中小吏罷了,要不是他慧眼識人,袁本初哪來的這兩大猛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