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壞訊息。”李國英接到部下報告,鄧名、李來亨和劉體純釋出了宣告,自高郵湖以來,這是第三個壞訊息了。
上一個是朝廷的旨意,表示要繼續給川陝總督提供物資和補給,甚至要從山西抽調綠營來增援重慶。
本來在高郵湖之戰後,李國英和他手下的文武官員都判斷朝廷會從戰略進攻轉入防守,以渡過最近幾年的人心不穩期。那時李國英甚至已經做好了撤兵的準備,打算放棄重慶,一口氣撤退回保寧去。
得知朝廷不但不會削弱四川的物資供應,反倒要繼續加強以給順治報仇後,川陝總督衙門下屬的官員,除了李國英以外都歡呼起來,認為這是極好的訊息——對川陝總督衙門來說。只有總督本人力排眾議,認定這是蠢得不能再蠢的主意,因為清廷需要拿出巨大的賭本來進行這場風險巨大的賭博。
“如果朝廷主動轉入防禦,那什麼時候再轉入進攻就是朝廷說了算,但如果是慘敗後不得不轉入防禦,那什麼時候還能反攻就不好說了。”李國英顯然不是從他的總督衙門的角度來看問題。他痛心疾首之餘,甚至舉出熊廷弼和王在晉的例子,把他們的戰略和今天清廷的戰略相對比:“前朝熊廷弼、王在晉都認為,必須先有恢復全遼西的能力,才能嘗試恢復錦州;必須要有恢復全遼的實力,才能考慮恢復廣寧,這是很對的。今天朝廷遇到的問題,和前朝當年遇到的遼東問題很像。當然,天命在本朝,而鄧賊沒有,不過形勢還是有一些類似。現在我軍據守重慶,扼住鄧賊的咽喉,雖然他的交通不便,一次次的動員又消耗他的力量,但他遲早會更改這個失誤,最後重慶唯一的用處就是消耗川陝的力量,我們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代價千里運糧,耽誤甘陝綠營恢復元氣的時間。只有在朝廷擁有平定全川的實力時,重慶才重要。現在鄧名手下只有二十萬男丁而已,這個重慶就算讓給他又如何?如果鄧賊派兵駐守,那他就要屯田或是運糧,給我們沿著嘉陵江突襲他的機會;而如果他不要重慶,等到朝廷要平定四川的時候,我們再出兵佔領便是,何必非要呆在這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