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一種感覺?”輪到鄧名在後排休息時,他對身邊的軍官和騎兵們笑道:“我們正拼命地在舞臺上表演,而周圍都是熱情喊好的觀眾。”
一百多明軍騎兵位於上萬大軍之前,就好像戲臺上的一個獨唱老生,周圍全是黑壓壓的看客。而緬軍的火銃也類似票友們的喝彩聲,隨著明軍每一次賣力的表演,就會轟然大作一次。
“左都督說的不錯。”騎兵們鬨笑起來,便是身經百戰,周圍有百倍於己的敵人環伺,也難免有些緊張。與直截了當地衝上去相比,對強敵的進行反覆的佯攻更加考驗戰士的神經,鄧名開完這句玩笑後,他自己的心情都為之放鬆了一些。
“我們再翻幾個筋斗,緬人就該看膩了吧?”張易乾也爽朗地大笑起來,對他這個老軍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看到部隊的傳統能夠流傳下去更有意義了,張易乾的戰友已經紛紛留在成都新開始的軍校任教官,一批批新的三堵牆騎士開始被培訓出來,披上了和張易乾他們同樣的戰袍,舉著同樣的戰旗作戰,同仇敵愾地並肩對付每一個敢於汙衊他們的軍旗為麻將牌的傢伙。
再過一些年,張易乾和其餘的老一輩三堵牆也會去軍校任教,把他們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唐太宗的玄甲騎是個例外,而其他皇帝的近衛到底叫什麼根本無人知曉,即使是漢、宋、明的三位開國皇帝的近衛稱呼,就連他們川軍見多識廣的統帥也根本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來;但三堵牆的老一代騎士們都知道,他們部隊的名字會被記住,而且還不是玄甲騎那種簡稱,而是有名有姓,包括他們的軍旗都會一代代被後人繼承下去。左都督甚至提到過,所有參加這支部隊的人名也都會被記載,儲存在軍隊的戰史檔案中——為一支軍隊建立歷史檔案,想想就讓人趕到激動,以往這只是專屬於進士的待遇,張易乾好像聽說過,每三年一次的殿試後,朝廷才會用石碑把獲得功名的人的姓名和籍貫記錄下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