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海軍已經成為全球投送力量,這點英國海軍不得不承認和接受,但是英國海軍絕對不能夠接受德國海軍也突破波羅的海走向大西洋,因此對於德國海軍的崛起,英國海軍頂著巨大的財政壓力也要予以遏制,於是英德兩國海軍之間的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就此拉開序幕()。
英德兩國展開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被兩國夾在中間的法國自然不甘落後。然而,法國政治**案造成法國政局動盪,溫和派和激進派相互扯後腿,造成法國海軍的經費預算被一拖再拖。
法國內部政治動盪,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1892年的巴拿馬運河**案開始,溫和派的統治遭到激進派的猛烈攻擊。而1899
年,德雷福斯獲釋出獄後,保王黨復辟的妄想成為泡影。一系列的事件使溫和派共和政府遭到法國人民的唾棄。法國資產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便用激進派代替溫和派執政。
1902年,激進派米爾,孔勃內閣,實行政教分離,排除天主教對政治、文化的干預。但1906年,負有盛名的激進派領袖克里蒙稜組閣以後,又拒絕取消參議院,反對徵收累進稅等〖民〗主改革,這就完全暴露了激進派的反動面目,在群眾中失去信心。壟斷資產階級又組成激進派與所謂“社會主義者”的內閣,即布里安內閣()。參加者布里安、米勒蘭、維維安尼等人都以社會主義者自居,實際上都是執行反動政策,殘酷地〖鎮〗壓工人〖運〗動的金融寡頭的走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