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林加入中華帝國的核武研究部門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繼續利用人工嬗變來尋找適合用作武器級核裂變的新元素。透過人工嬗變方式,張克林繼續使用氘來撞擊鈾系列元素來合成新元素,從中挑選出適合熱核反應的元素。
此時的中華帝國,經過多年的鉅額資金投入,天然鈾戰略儲備計劃已經執行了二十多年,位於遼東半島渤海灣的鈾礦石囤積基地已經儲備了1.2億噸鈾礦石,理論上可以提煉出4.6萬噸鈾。不過,中華帝國在戰前的鈾提純技術上面還不成熟,僅僅能夠提煉出濃度4.5%的鈾元素,剛剛達到核反應堆所需濃度,而且產能有限,僅僅能夠滿足實驗室研究的rì常消耗之用。
到了戰後,中華帝國核子物理研究所需要的各種器械不斷的得到升級和改進,尤其是機械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大功率的離心機陸續研發成功,jīng度也得到大幅度改良,除了能夠為實驗室提供大量的高純度的鈾元素外,更可以為帝國鈾元素的戰略儲備提供保障。
中華帝國經過多年的鈾礦石戰略儲備計劃,已經在澳洲建立了大型鈾礦開採基地,每年從澳洲運回國內的鈾礦石在渤海灣遼東鈾濃縮基地進行提煉。至光華二十七年,中華帝國戰略儲備中心已經儲備825噸濃度達到75%的濃縮鈾,已經基本上接近武器級別所規定的80%濃度下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