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在大海上吃盡了中華帝國海軍潛艇的苦頭,因此為了反制中華帝國的宋級潛艇的水下威脅,德國人隨即開始了使用搭載最新發明的磁異探測儀的裝置的反潛飛機進行實驗。
在最初的試驗中,一架容克反潛機從基爾航站起飛,探獲了一艘德軍U型潛艇。這艘U型潛艇為了模擬中華帝國的宋級潛艇的靜音能力,一直懸浮在水下,甚至連發動機都關機了。
容克反潛機在這種情況下成功的發現了這艘U型潛艇,從而驗證了德軍最新開發成功的磁異探測儀系統的可靠性。此外,在德國公海艦隊出征前的十天裡,德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證實在不使用笨重的附屬天線系統的情況下,容克反潛機的雷達系統可以接收和傳送電磁脈衝。
雖然早在光華四十一年,中華帝國就率先進行反潛飛艇的開發和試驗。當時就開發出了專門反潛的聲納浮標,但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未被強大的中華帝國海軍所完全認同,只有北洋科技的幾個相關實驗室在使用。在那一時期,飛艇巡邏時即使探獲的目標是沉船也同樣會浪費時間和武器。需要一種感測器來有效的證實磁異探測儀探獲的目標。因此,聲納浮標概念被再次提出。
光華四十二年三月,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在大沽附近展示了實用型聲納浮標。一架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所屬的反潛飛艇探獲了五公里外的SS-120潛艇螺旋漿的聲音。然而當時的聲納浮標使用的蓄電池無法支撐無線電裝置。使得無線訊號接收僅限於五公里左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