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聯因為經濟困難在海軍、空軍以及天軍三個燒錢的兵種上完全不是中華帝國的對手。但在陸軍裝備上,德聯卻不落後於中華帝國,反而在裝備規模上遠遠的超過了中華帝國陸軍。
中德兩國在戰後的陸軍發展方向上正好相反。中華帝國陸軍繼續奉行精兵路線,帝國常備陸軍保持200萬左右,裝備極為精良。而整個華約集團則擁有陸軍930餘萬,裝備精良但比中華帝國陸軍略低一個檔次,成為牽制北約的主要力量。
換句話說,中華帝國陸軍擔心跟北約的軍事衝突中會遭到首輪猛烈攻擊,這點中華帝國陸軍吸取了二戰閃電戰的經驗教訓,中華帝國陸軍主力不在接近北約地區部署,而是向後縱深部署,避免遭到北約突然襲擊。而在前沿,都是其他華約國軍隊充當炮灰直接面對北約軍隊。
德聯則不同,其陸軍總兵力在戰後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倍多。主要因為德聯戰後經濟困難,大批軍人解甲歸田根本無事可做,反而因為生活不能溫飽而成為社會上的惡勢力。德聯於是採取原蘇聯在一戰後的恢復兵團生產策略,將大部分軍隊一邊生產一邊執行戰備。
當中華帝國陸軍恢復和平戰備水平時,德聯軍隊總兵力卻增至630萬人,整個北約總兵力高達1380萬人。
如此龐大的軍隊,所需要的陸軍裝備也是驚人的。戰後初期北約各國擁有各種坦克戰車1.8萬輛。由於德聯在海軍、空軍和天軍裝備上難以在短時間內追趕中華帝國,因此希特勒便大力建設陸軍。力圖成為世界第一陸軍強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