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次大戰之後,就會迎來大發展。讓人不得不產生這樣一種悲觀認識: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似乎對於經濟沒什麼價值。因為戰後驅動經濟發展的,不可能是人力資源,只能是新技術,不然無法解釋明明死了很多人,經濟還能增長的悖論。
殘酷的道理表明,對世界進步擁有最大作用的,還是那些知識精英階層,科學家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可能大於底層民眾之和。各國統治者都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即便是在最慘烈的戰爭中,也極少有統治者將本國頂尖科學家投入戰場的例子。歷史上,抗日戰爭時期,哪怕大潰退的時候,蔣家政權都將大量大學遷往大後方。美國人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在製造原子彈的工程中,不但有英美科學家,同樣也有中國科學家。
唯有兩個神奇的國家對本國頂尖知識精英採取過迫害政策,一個是蘇聯,這本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戰爭中,危急時刻,斯大林讓大學教授直接帶著大學生上戰場,大量新式武器則是勞改營中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這些頂尖科學家如果不是遇到戰爭,可能會死於勞改營中。另一個是**,但**迫害的,主要是猶太科學家。
波羅的海共和國如今就是這樣,雖然戰爭中傷亡了更多人口,死亡計程車兵高達三百萬,比英法加起來都多。但戰後,迅速恢復經濟。大量新技術被引入,東洲漢國的柴油、汽油發動機技術,大燕帝國的電力技術。大量本國科學家戰爭中研發出來為戰爭服務的技術也湧現出來,無線電技術很快推廣,並開始發明出廣播、電話等商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