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桓軍戰力如何,如果桓國參戰的話,那對現在的整個戰局,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遣使入桓一事上,蕭遠再三斟酌,隨即決定以劉玉之為使。
一來,劉玉之乃秦相,派他前去,更能顯示鄭重,二來,劉玉之做事,那都是處在公心上的,什麼都為秦國考慮,由他前去,為最合適人選。
確定之後,在臨行之前,蕭遠又特意與他長談了一次,後者領命,隨後帶著使者儀仗,由秦州出發,歷時數日,進入桓國境內,又過數日,才抵達桓都。
此時的桓國朝堂,也正在為是否參戰一事,展開激烈的討論。
有桓國大臣認為,己國應當置身事外,學習炎、靈,隔岸觀火。
有人認為,三國亂戰,打到最後,秦、涼、晉,必然全部消耗嚴重,屆時,己國再作動作,就有大利可為。
有人認為,應當在不得罪晉國的情況下,左右搪塞,謀定而後動。
另有人認為,晉乃大國,數代強盛,現在這種時候,己國理應出手相助,拉住這個強有力的盟友,為以後的中原爭霸做好準備。
眾臣說什麼的都有,意見各不相同,亦讓桓王決斷難下。
而這一拖就是半個月,桓王在接待晉使的過程中,是隻說一些場面話,一旦涉及出兵問題,他就打著哈哈岔開話題。
這一天,晉使再次入殿,這時候的他,遭桓王數次敷衍,心中已有一股悶氣了,於是在朝議大殿向桓王施禮之後,便直接開門見山,說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