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出氣雖然痛快,但罵完後還是要解決問題,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關鍵問題就在於指揮官的人選。邱福固然無能,但現在朝廷裡還有誰能代替邱福出征呢,誰又能保證一定能取勝呢?
人選只有一個——朱棣。
於是在靖難之戰後七年,朱棣再次披上了盔甲,拿起了戰刀,準備走上戰場去擊敗他的敵人,與之前的那次戰爭不同的是,上一次他是皇子,這一次他是皇帝,上一次是為了皇位,這一次是為了國家。
朱棣不但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也是一個優秀的將領,這種上馬衝鋒、下馬治國的本領實在是很罕有的,韃靼已經領教過了皇帝朱棣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手腕,現在他們將有幸親身體會到名將朱棣那閃亮的刀鋒掠過身體的感覺。
朱棣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學“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這次也不例外,為了給韃靼一個致命的打擊,他下達了總動員令,命令凡長江以北全部可以調動計程車兵,立刻全部向北方集結,於是長江以北無數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始向集結地進發,到永樂八年(1410)一月,部隊集結完畢,共五十萬,朱棣自任統帥。
與此同時,朱棣派遣使者分別向瓦剌和兀良哈傳遞訊息,大致意思是大明馬上就要出擊韃靼,希望你們不要多管閒事,如果多事,大可連你們一起收拾。
瓦剌和兀良哈都十分識時務,而且他們與韃靼本來就有著矛盾,怎麼肯花力氣替自己的敵人出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