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的政策在他活著的時候已開始實行,當時的司禮監已經可以替皇帝批紅,不過在朱瞻基的嚴格監控下,辦事的太監們倒也不敢有什麼不軌行為。因為朱瞻基雖然不願意動筆寫那麼多字,卻經常檢查觀看司禮監的批紅作業。
內閣對國家大事提出處理意見,並票擬出來送給皇帝,皇帝經過修改,加上自己的意見,或是直接同意,讓太監代為批紅。
這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工作流程。
大明王朝就在這樣的一個流程中平靜地向前發展著。
然而不久之後,這片寧靜就將被打破。
一個奇特的宦官
中國人有著十分濃厚的傳宗接代觀念,像宦官這種職業,雖然衣食無憂,但畢竟要挨一刀,比別人少點東西,也不能生兒育女,所以家裡要是出了個宦官,說出去也是十分丟人的。
基於這一點,當時的人們也形成了共識: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做宦官!
還是那句老話,凡事總有例外。
永樂末年,朝廷下達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員,如果長期工作表現不好的,可以調到京城當官。
還有這樣的好事?地方上都幹不出頭,竟然還可以調到京城工作當官!
按說這樣的好訊息應該會吸引無數人報名參加,可實際上,根本沒有幾個人去理會這件事。
為什麼呢?難道人們都願意錯過這個飛黃騰達的機會?
當然不是,無人問津的奧秘就在於,調到京城後乾的工作比較特殊——“淨身入宮中訓女官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