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楊皓否認三連:“哪有,你別胡說,我其實很看好儒家的!”
李承乾看他這樣,笑著說:“可你言語中,似乎對儒家治國方針,頗不認同。”
楊皓沉默了一會,說:“其實,並非皓不認同。而是,儒家治國……確有其短處。”
“那你且說說,儒家治國有何短處?”
楊皓笑著說:“儒家雖先秦便有。然而,儒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屬非主流。百家爭鳴,儒家並不佔優。
“甚至,秦統一天下不久,焚書坑儒,雖是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實則,在漢建立之初,仍實行黃老之道,施無為之治。你可知道為何?”
“為何?”
“因為沒人知道如何治理那麼大一個國家。秦之前,有夏、商、周,三朝雖名統一,實際上是分封成數十乃至數百個國家。各國各自為政。秦滅六國,統一中原,但治國不得法,兩代而亡。
“本來,法家是治國的最佳理念。但漢代秦,認為秦亡於暴法,自然不能再學。於是漢沒了可以借鑑治國的理念。法家過於嚴苛,偏又想不到什麼可用的辦法,只能什麼都不做,且美其名曰:無為之治。”
李承乾聽他這番歪論,不由笑了。
楊皓卻沒笑,他繼續說:“其實儒家初時也沒治大國的經驗。
“孔夫子在魯國倒是當了一陣子官。可沒當多久,就被趕跑了。之後儒家再無能主政一國之人。便是孔聖人,不是遊說,便是在遊說的路上。卻無人問津。孟子,倒是有過記錄,有國君問政,卻從未主政。可見,彼時之孔孟只能作為治國之佐,而不能為主政之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