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第二卷結尾時,徐澤向鄭成討要田賦簿籍的補充說明,放在原文太累贅,改到了作品相關。
賦稅制度是朝代存續的根本,只要賦稅制度沒有崩壞,擁有廣袤國土的戰略縱深和眾多子民擁護的王朝,哪怕在前線一再失敗,也可以憑藉雄厚的國力,迅速拉起一支生力軍再頂上去。
穿越到古代中國,不深入瞭解當時的賦稅制度和執行情況,連底層的百姓生存狀態、國家的戰爭潛力等問題都沒搞清楚,就妄想憑藉一堆所謂的金手指橫推天下,只能說是異想天開,把爭霸當成了過家家。
即便最混亂的王朝,稅收也是有制度的,只不過執行得好壞而已,而這個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民賦簿籍。
華夏曆朝徵收賦稅的重要依據是民賦簿籍,宋人更認為“蓋簿書乃財賦之根柢,財賦之出於簿書,猶禾稼之出於田畝也”。
大宋民賦簿籍區分坊郭戶和鄉村戶。
二者之下又都劃分主戶與客戶,坊郭主、客戶的區分往往依據有無房屋等生活資料。而鄉村主、客戶的區分則往往依據有無土地等生產資料;坊郭主戶分為十等戶(也有坊郭主、客戶混通分成十等戶的情況)。
鄉村主戶則分為五個等級。
一般說來,一、二等戶是地主,三等戶既有地主,也有較富裕的農民,四、五等戶大都是貧苦的農民。故一、二、三等戶又稱鄉村上戶,四、五等戶又稱鄉村下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