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自秦漢始,至清末終,可謂是貫穿整個華夏曆史。
每個朝代,一開始屯田制都成為一個國家富強的源頭之一。
明明是一個富國強兵的政策,但往往這屯田到王朝後期,卻根本執行不下去。
而致使這個情況發生的,有很多原因,其中剝削太重,算的上是主因之一。
屯田百姓同一般的自耕農不同,就拿民屯來說,那些屯戶耕作的土地不是他自己的。他們是被官府僱傭的;而軍屯也是,那些種田軍戶也是相當於軍隊的佃戶。
所以他們交的不是稅而是地租,以現在的兗州為例:使用官牛者,官五成民五成;使用私牛者,官四民六。
若是按兗州這個分法,以五口之家來算,在牛耕時代,最多能耕種四十畝地。
若是兗州風調雨順,每畝田地可得一斛二斗,四十畝田,便可得糧四千八百斤。
這乍聽糧食很多,但要是細細算來,卻只是不致餓死。
因為這四千八百斤中,還需上繳給官府一半,若是按負責重體力活的成年男性每人每天一斤糧食,婦孺小孩以成年男性六成來算,一家一年消耗糧食一千四百斤斤,再加上上交官府的兩千四百斤,每家能有餘糧千斤。
若是再除去肉、鹽和家庭開銷,這些屯田百姓實際上根本存不了什麼。
而且這個前提還是風調雨順之下,而這個時代,剛剛相反,幾乎年年都有大災,若是按災年來算,這總的產糧最少要去除三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