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舞廳一樣,咖啡廳也是在20年代大量湧現的。
最近幾年,甚至有向內陸發展的趨勢,長沙、武漢已經有多家咖啡館陸續開張。至於被稱為“東方小巴黎”的上海,那更是咖啡館林立,成為年輕知識分子的最愛。
左翼作家聯盟的第一次籌備會議,便是在虹口四川路上的公啡咖啡館舉行,那裡常常匯聚有大批的左翼作家,包括魯迅、柔石、夏衍、潘漢年、馮雪峰、馮乃超等人。
如果國黨上海黨部想要抓捕左翼作家,直接去公啡咖啡館即可,一抓一個準。
剛開始的時候,在魯迅心目中,咖啡館代表一種“有產階級”的浮紈,它所象徵的生活方式,與左翼作家鼓吹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是相左的。魯迅對咖啡館非常排斥,但被人拉著喝了幾次咖啡後,他就經常跑去咖啡館裡坐坐。
咖啡館,似乎代表著摩登與浪漫,代表著西方文明的先進文化。不管是小資階級,還是進步青年,亦或是革命文學家,只要有錢都喜歡到這裡來打發時間。
周赫煊這次與阮玲玉約見的地方,是霞飛路的巴爾幹咖啡館,由流亡中國的沙俄貴族開辦,裡面許多女招待都是白俄美女。
周赫煊剛剛進店坐下,便有店員過來說:“先生,請問你有相熟的女招待嗎?”
“沒有。”周赫煊說。
店員又問:“那你喜歡中國女招待,還是俄國女招待?我可以幫你推薦幾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